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寶貝部落的孩子‧青少年關懷系列】專題(一)


部落的孩子幾乎到了國中階段,就必須到外地讀書,有些是通勤,有些是依親或住
校。青少年是人生價值觀建立的重要階段,這樣候鳥型生活的孩子,他們最需要什麼?
迷惘時誰可以給他們方向、給他們支持?本報將刊載一系列【寶貝部落的孩子】專題,
從青少年自身經驗、父母、學校及部落教會或機關的角度,來帶大家探討這個議題。


只想回家:在推力與拉力之間的迷惘與追尋


【文/ 李瑞源】
這一天陰雨綿綿,我和部落的孩子Sapah(化名)談了將近三個小時,感受到他內心想回
家卻回不了家的無力與失落,那是一個小孩子面對大人世界的束手無策,是徬徨,是掙扎,
是被遺棄在世界某個角落的哀傷,是想狠狠哭泣一場的無以名狀。家,在哪裡?打從一開始
就是個謎,Sapah在回家的路上不斷地尋找家的味道和溫暖,卻也因此迷失自我。這是他的
故事,或許也是有著相同背景的部落孩子的成長歷程,而他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Sapah從小就跟著媽媽離開了部落,媽媽是平地人Mukan,Sapah小時候就與部落疏遠
,無法呼吸到部落的文化和養份,雖然寒暑假偶爾回來,也只在小小的家屋空間裡自得其樂
。部落面貌,依舊模糊一片,賽德克的文化和語言,從未附著在他身上。
Sapah在幼稚園的年紀就來到高雄求學,一路上只有媽媽看顧著,小學階段熱愛運動的
他,被教練看好發展潛力,原想朝向體育界前進,媽媽卻強力反對,甚至親手摧毀了他的夢
想。這樣不被認同的挫敗經驗,促使親子關係長期呈現低迷無語的情況,然而家裡除了媽媽
之外,沒有其他人了,爸爸媽媽在小學時期離了婚,連最支持他的外
婆在國中時期也突然走了。一個沒有溫暖的家,像虛殼一樣空洞洞,
成了Sapah想離開家的推力,而外在世界的繽紛光彩,正吸引著他走
向有亮光的迷霧。
八家將,看起來很威炫的樣子,Sapah被宮廟文化給吸引進去了
,然而這間宮廟的青少年不小心染上了惡習,連帶著Sapah也被感染
了,沉迷在迷幻藥的世界似乎能彌補所失去的自我形象,一時間難以
自拔,越陷越深,直到進入部隊花了一段時間才徹底根絕。這段不堪
回首的往事,讓他對高雄生活產生了想離開的念頭,然而,下一站該
往哪裡去呢?
「回家去吧!回到那個在山裡面的部落,去重新認識我的故鄉,
去了解我與生俱來的原住民文化,那裡有我的生命密碼。」Sapah在
心中盤算著,但這個不被部落所熟悉的孩子,要怎麼回去部落過生活
呢?這不僅是Sapah的擔憂,更是部落需要好好觀察Sapah的言行舉
止,才能真正接受這位長期在外面流浪的孩子,這項考驗到現在還一
直在進行。好想回家,卻又難以好好回家的糾結心情,無論高雄或南
投,都讓Sapah體會深刻。
「有一次,我感受到我的運動教練來到我的背後,他將左手放在
我的右肩,對著我說:相信你可以走出陰影的;又說,回來部落都是
這個樣子的,別太擔心。」Sapah想起他在天上的教練的這一段話,
默默地放在心上自我勉勵,不管融入部落有多困難,就算一開始會被
瞧不起,他知道需要用時間和行動來證明自己,更要對自己的過去負
責。
這是一條回家的路,Sapah別無選擇,他唯一的家就在這裡了,
被接受也好,被排斥也罷,都是他的生命課題。只是,很少有人能夠
理解Sapah的過去,那個不被親人認同而玩世不恭的少年,其實是帶
著傷痛疤痕、拼了命在努力尋找生命出口的部落孩子。如果說部落是
一頂保護傘,Sapah未曾受到部落的片刻保護,隻身在外寂寞遊盪。
懷抱著巨大勇氣,Sapah踏上回家之路,好安頓一身疲憊身軀,尋找
最終的心靈寄託,一塊一塊地將自己給拼湊回來,是真正的賽德克啊

眉溪河畔的五節芒,在風起時唱起思念的歌。(唐淑惠 攝)


跟隨那道光,讓自己也變成光

【文/唐淑惠】
  「披著一頭烏黑繁多的長髮,靦腆的笑容中帶著一股豪爽的隨性」這是我跟SANI第一次見面很深刻的印象
,因這陣子被教育學程課業追著跑,她雖然顯得有點疲憊,但仍透著像被雨洗過的清新的山氣。
SANI是雙龍部落的布農族,現就讀暨南東南亞所,輔修教育學程,以後想要回部落當老師。她回憶以前,
因為小學成績不錯,升國中時,透過部落天主教神父引薦,到嘉義輔仁中學就讀。當時她一人孤身在外,不論是
生活課業上都覺得吃力。但很幸運地遇到循循善誘的國中導師,他很嚴厲,但全班同學都很喜歡他,整班的學習
風氣也被帶了起來。可惜一直到高二,因為學費太貴,轉回南投高中。
大學就讀社工系,很心疼、關心部落孩子的SANI同時也觀察到,有些到偏鄉教書的老師,不見得是對教育
抱持熱忱,對學生不見得是好的,也很捨不得部落的孩子是被這樣的老師帶到,因此希望自己能成為國中時那位
導師,「自己的孩子自己救」,她抱持這樣的想法努力修習教程,希望以後回到部落當老師。
最後SANI有感而發,談到世代的問題,她是七年級生,但她覺得自己的認同都還很強,因從小與阿公阿嬤
有很多互動,跟著部落參與很多活動。八年級生活受到太多科技產品影響,不只是失落,還是迷失的一代。她最
懷念小時候,下午放學後,走回家裡那段路,到部落各角落去玩耍、探險,是她最快樂的時光。在部落的山水包
圍下長大,她也覺得自己開朗的個性也是這樣養成的,而這是她人生最大的資產。
(賴懷恩 攝)

聖誕報佳音,部落歡喜情


【實習記者高宇豪眉溪報導】在寒冷的冬天裡,每個家中都
散發著溫馨的燈光,把漆黑的夜晚給照亮。人們心中都帶著感恩
的心,迎接十二月二十五日晚間的「報佳音活動」。
此次報佳音主要是南豐社區與暨南大學所辦的「眉木傳琴」
班小朋友參與,他們在這次活動中,把平常學習木箱鼓、烏克麗
麗的成果展現出來,也更加努力去練習曲目,希望把最好的一面
帶給全村。而在報佳音活動中,首要任務當然是佈置可愛的聖誕
車,為活動揭開序幕。參與者有部落孩童、族人與暨大師生,藉
由報佳音把溫暖帶進每個家庭中,許多族人也一一加入他們的行
列,讓整個部落都充滿著歡笑聲,增進了全村的情感。
佈置後的聖誕車(沈佳澤 攝)
村中報佳音一景(沈佳澤 攝)


眉溪部落跨年晚會很熱鬧!


【記者金雯雯眉溪報導】南豐社區眉溪部落本次跨年活動在106
年12月30日正式開始,主辦單位為南豐社區發展協會,活動內容有
:南豐社區歌唱比賽、賽德克舞蹈團、姑慕依舞蹈團、飛越彩虹舞
蹈團以及現場摸彩。現場村民參與非常踴躍,也有不少在外唸書、
工作的遊子們返鄉參與這場盛會!

由郭明德村長和謝汪汕先生主持跨年晚會。(金雯雯 攝)

眉溪部落生態導覽班 圓滿完訓!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106年11月27日-1月25日,勞動部在眉溪部落辦理「原住民
部落生態主題觀光導覽訓練班」,由仁愛鄉東岸部落產業促進發展協會承辦,十九位學
員共完成240個小時的培訓與考試,獲頒結訓證書,成為部落生態導覽生力軍。
剛回部落的青年Pawan Neyung也全程參與這次的導覽課程。他也很用心地寫了這
次參與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開始聽到要上課時,有點失望,怕會很無聊。但聽到是生態課程時,又有種莫名的期待。
對一個什麼都分不清楚的我來說---蝴蝶就是蝴蝶。草就是草。花就是花,真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認識大自然。
在戶外生態觀察課時,探勘了幾個隱密景點,是我印象最深的活動。在那段隱瞞的道路上,
看見了楊波,台灣山芙蓉。鯝魚…甚至還進行「水中錄影」---拿手機拍攝水裡的魚種,很令人驚
奇!
還有一次,在我很熟悉的部落步道觀察時,老師介紹了象草、羅氏鹽膚木、酸藤、老滕、以
及二葉松,都是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特別是二葉松,原來以前的人生火都是用二葉松當柴火,
因為它本身蘊含油質。是個不錯的薪材。心裡想著我之前在家屋生活時,還拿著噴燈生火,真是
遜掉了!謝謝嬌媚阿姨後來親自教我用二葉松來把火升起!
此外,原來羅氏鹽膚木是鹽份的來源!當老人們講述他們經驗時,我心裡想著樹上會有鹽巴
嗎?一直疑惑著呢!當把它的果實往嘴裡塞時真的有點鹹!難怪可以做鹽巴!這次生態導覽課程
讓我很驚喜,不是硬梆梆在記憶背誦,而是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生活常識呢!
而每周都會有練習解說的課程,每個上課前我總是很緊張,老師要求有些嚴格。我是生態組
裡最年輕的,明明已經想到要講什麼,但看到台下的老師和長輩,腦袋瞬間就會空白。藉由每周
的練習,我才慢慢習慣上台講解,這兩個月的課很充實,讓我很驚喜,不是硬梆梆在記憶背誦,
而是學到了很多實用的生活常識,也讓我學會要有勇氣去面對未來的客人們!
輔導全台許多社區生態發展的彭國棟老師是此次導覽班的主力講師。(賴懷恩 攝)

南豐村家政班11月26日舉辦小小成果展,
大家開心做烘焙!(Pawan Neyung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