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另類的拋家棄子~ 辛苦外出打拼的一家之主

臺灣寶島四季如春~「仁愛鄉」出產的高山高麗菜眾所皆知,但殊不知背後菜農的辛苦。採收季節來臨時,有許許多多的外地人來到深山工作。而工作時間長,如不是老天有眼,根本得不到休息的機會。今天,就來說說臺灣的高山茶,及另類的「拋家棄子」行為~那些出門打拼養家糊口的製茶師傅吧!
照片中的年輕人名叫清豐,是仁愛鄉親愛村萬大部落青年。高中畢業後返鄉從事山上工作。曾做過很多種工作。如:綁鐵(建築業、砍菜(採收高麗菜)及日光萎凋製茶師等工作。而清豐所做的這些工作都以「輪做」方式(因為這些工作都有季節性,所以一樣工作做一段時間,再做另一種工作)。他卻只笑笑的說:「這樣比較能賺到錢,不是只賺一種工作的。」
一年之中,工作是接踵而來。能夠與家人相聚是越來越少,不過憑著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人手上一隻「智慧型手機」。憑藉手機視訊便能與家人聯繫,拉近距離 以解思鄉之情。但在深山苦惱的是手機訊號。總是時有時無,還要到處找訊號。但清豐卻是說:「一兩天能夠聯絡上個一兩次,知道近況就好,賺錢比較重要。」
其實,在外出打拼的男人們心中,出門那一刻總是會有些許的不捨及擔心,心繫家、心繫鄉。就讓我們給這些辛苦在外打拼的人一聲喝采及鼓勵吧!加油!(/賴懷恩)



植物小知識:茶
賽德克語-hruqu
Mhenuk srqiyun ka qhuni hruqu nii, kika ssquri daha taku ma icux ido.

大頭茶的樹幹很容易削製,所以他們會拿來削成湯匙及飯匙

這陣子,部落很多居民都在忙著採茶做茶。但你們知道茶從何時何地開始呢?目前根
據茶史的考證,最早利用茶的可能是神農氏「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農,也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西元前2700多年,神農為了給人治病,
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有一天,神農不小心嘗到了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
頭暈目眩,他趕緊到一棵大樹下休息。這時,落下幾片葉子,神農揀了兩片放在嘴裡咀嚼
,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神農感到驚奇,便採集了一
些葉子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將它定名為「茶」。
至於仁愛鄉的茶,則是1960年代末期,天仁企業引進茶葉種植技術,並以霧社、高
峰地區開始推廣,迄今栽培面積達800餘公頃,年產680餘公噸。以青心烏龍及金萱(台茶
27號)的茶種為主。仁愛鄉茶葉的引進栽培雖僅30餘年,但在互助村與新生村東鄰海拔約
1600公尺左右的守城大山西麓,發現台灣面積及株數規模最大的原生茶林,可見茶葉極
適合於此地栽培。
仁愛鄉由於日夜溫差大,午後雲霧繚繞的環境,因而造就此地所生產的高山茶,具有
色澤翠綠鮮活、滋味少澀甘醇、茶味香氣淡雅、湯色蜜綠透黃及耐沖泡等等的特色。
【參考資料】
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https://e-dictionary.apc.gov.tw/Index.htm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與茶的發現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96r6pab.html
<發現台灣茶鄉之美>系列報導http://www.tea-pot.com.tw/teapot10/

眉溪部落大同茶區
主要位於海拔1100
公尺左右。
(圖片提供/三泰茶廠)


部落的希望在這裡!認識南豐國小附設幼稚園

【記者金雯雯眉溪報導】南豐國小附設幼稚園於89年成立,成立
之初只有一個班級,直到101年鄉托結束後增設幼幼專班,所以目前
南豐國小附設幼稚園為兩個班級,一班為大中小混齡,一班為幼幼班
目前大中小混齡這班有兩位幼教老師—賴碧月與蔡麗玉,一位教
保員---蕭雅云,以及負責族語的A-king老師,全班人數27位,老師
之間採用協調教學,母語教學則採用沉浸式教學,讓孩子盡量在全母
語的環境下學習,語言則以賽德克族語為主。
幼幼班則由教保員許荻玫負責教學,學生人數6位,學生年齡以滿2
歲未滿3歲為主,主要教學以幼兒生活技能與生活常規為主,例如:
穿襪子、自己吃飯、練習排隊……等等生活技能與常規。
目前本學期採大單元教學,教學主題為「認識自己」,所謂的認
識自己包括:家人、出生、朋友、部落……等等。周遭與幼兒息息相
關的一切,都可以成為教學的一部分,讓幼兒認識自己也認識部落。
南豐國小附設幼稚園就像一個大家庭,學校的老師就像幼兒的另
一位母親,不管是生活上的教導,知識上的教學,身體上的照護,老
師們總是給與最大的愛與包容,讓這群孩子們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
漸漸茁壯!

活動花絮:傳統木弓製作與十字繡背心 課程~圓滿完成!


今年南投縣部落大學賽德克傳統弓製作傳承工坊,由
部落獵人家族的承襲者蔡金雄(Pawan Neyung)老師親自指導
。為期兩個禮拜的課程雖然短暫,但每個學員都滿載而歸
、收穫滿滿。 (圖文/曾子郡)

傳統服飾課程更是部落婦女持續好幾年的學習課程,
由曾秋愛、葉和美老師親自指導。下半年的課程也進階到
十字繡背心的製作,大家都愛上手作、一同學習的快樂氣
氛,一針一線編織自己對部落文化的熱愛。
(文/唐淑惠,照片提供/柯淑鶴
賽德克族民族議會籌備會與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共同合作
「情繫經緯(Mlutuc Tmninun Seediq Bale)-賽德克族文
物重製工作坊」。於10月28日起共計三個周末在台大舉辦
,邀請部落工作者伊婉貝林(Iwan Perin)和九位賽德克族
、泰雅族傳藝師授課,發揚賽德克傳統技藝。    
圖為Temi Puhuk老師正在協助學員用1剝麻器剝取苧麻纖維
。(文/唐淑惠,照片提供/詹素娥)

南豐國小新任校長陳麗惠專訪

【記者唐淑惠眉溪報導】「怕累就不要進廚房,進廚房就不要怕熱」南豐國小新任校長陳麗惠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十分有活力,她的幹勁或許就來自這「廚房哲學」!正在暨大教育行政系就讀博士班,一接任校長就面臨校舍重建…行政、教學、讀書、家庭等多重身份,陳麗惠校長一派淡然說,這都是教育工作的常態。訪談一開始,陳麗惠校長就細數著南豐國小的優勢與教學認真的老師群,她說,南豐國小是典型的原民學校,族群單一,多是賽德克德克達雅族。且鄰近埔里,正式老師的流動率很低,加上有五位老師,都是在地人。他們是家長與學校重要的溝通橋樑。甚至有多位熱血老師願意參與"夜光天使"計劃,這並非每所學校都辦得起來的,這些老師卻願意留到晚餐後,陪伴這些家庭無法全力照顧的學生。任期內有什麼樣的計畫或想法?陳校長非常明確地回答「校園重建」、「民族實驗學校」、「傳統競技與文化的復振」三項大工程。陳校長甫上任,就積極與老師、家長溝通,並透過校務會議決議,先用一年半的期程完成校園重建,爾後再進行民族教育。對於民族教育的轉型,家長往往會有這樣的疑惑:「孩子會不會因此失去與主流社會的競爭力?」陳校長表示,民族教育並不是把孩子圈養在封閉的單一文化,反而是透過更生活化,具部落文化內涵的教案,養成必要的基礎能力。比如字庫量,我們可以用漢字閱讀部落的神話傳說,而不是鄭成功故事。比如數學,我們可以傳統技藝實際操作的方式,增進孩子的算數能力,因為是很生活的東西,反而更能活用。為什麼民族教育如此重要?陳校長認為,其實他就是一個「愛自己認識自己」的養成教育,而孩子的自信心必須是從文化認同與學習開始的。孩子的教室應該是整個社區部落,日後推展民族實驗學校,更有賴部落與家長的認同與投入!有如此用心盡力的校長,是部落之福!
照片右方的穀倉模型,一直是陳校長辦公桌上的主
角,它是收獲,也是GAYA的象徵,更是陳校長
辦學的精神。(唐淑惠攝)


部落之光!王嘉勳榮獲第五十五屆十大傑出青年!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眉溪部落青年王嘉勳今年十月獲得第五十五屆十大傑出青年!此獎項甄選由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舉辦,從一百多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接受總統蔡英文接見、立法院長蘇嘉頒獎,並與陳金鋒,戴資穎同台領獎,「部落之光」當之無愧!王嘉勳,1984年生,大學時期部落遭遇七二水災侵襲,組織同學回鄉救災,開啟了他的返鄉之路。一開始不太會講族語,對部落文化的認識都還很薄弱,嘉勳曾經模仿九族文化村賽德克建築,在部落入口重建家屋,卻因非傳統形式而鬧出笑話。但也因為他這股傻勁,許多老人家受到感動,紛紛投入、指導甚至親身協助搭建傳統屋。王嘉勳從口述訪談重新認識自己部落文化、以在地生態資源為基礎,建置數位部落知識平台,協助部落農友推廣自然農業,朝向社會企業化經營…這些都是王嘉勳正在做、未來要做的事。至今十餘年,其中的辛苦不為外人所道。

抱著理想回鄉的青年愈來愈多,但像王嘉勳這樣蹲得下來,走得下去的並不多。這過程必須承受許多誤解。年僅三十出頭的王嘉勳有著超齡的成熟與眼界:「誤解、衝突都是在所難免,人要往前看,我要看的是十年二十年後,我們要做什麼樣的賽德克人?我們要給孩子什麼樣的未來?」這只是他的第一個十年,而得獎的榮耀也只是開始,王嘉勳笑著說:「這(得獎)都只是夢,重要的是夢醒後的行動!!

(照片提供/王嘉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