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眉溪觀點 現代seediq bale該有的面貌?


文身、文面是台灣許多原住民的文化傳統,在賽德克語裡「文面」的族語
是ptasan,它是實踐Gaya很重要的一環。然而,歷經日治、基督教、國民政
府遷臺一連串禁令與社會變遷後,現在只有非常少數極高齡的部落耆老擁有傳
統圖文,全台會傳統文身的工匠師也寥寥可數了!
那麼,你認為,要回復文面這項傳統,需要什麼?僅僅是技術、圖文嗎?
形式、技術是較容易捕捉、保留的,但是核心精神是什麼呢?我們很常見的說
法是,傳統賽德克族男人必須會狩獵,女人必須會編織,才能文面。狩獵、編
織背後隱含的意義,就是「真正的人(seediq bale)」,那麼「真正的人」究竟
是什麼意思?
對於現代原住民,不必然每個人都擅長狩獵或編織,那只是成為seediq
bale的一種方式。如果從語言意義去探討,seediq bale代表的是「成熟的人
,具有思考能力的人」,那麼,我們就有必要來討論,什麼是成熟?什麼叫有
思考能力?潔身自好、學有專精、願意為部落公共事務付出、自律律人…等等
,這些是不是成為seediq bale的要素呢?
如果部落有一個男人手拿傳統弓,打獵成果豐碩,但卻在出發前喝醉酒犯
了傳統禁忌,你覺得他是真正的獵人?
如果部落有一個女生,她不會編織,但很擅長烹調,還拿到米其林廚師認
證,你覺得她有資格文面嗎?
如果部落有一個女生,她沒有什麼專業認證,但卻把一家大小照顧得很好
,也很樂意為部落公共事務付出,你覺得她有資格文面嗎?
或許我們應該問的是,祖先透過文面這個「文化形式」,想要表達、留存
的價值是什麼?又換一個角度講,如果我們認為要恢復文面幾無可能,是不是
有可能創造出另一個方式,是更容易繼續把 Gaya傳承下去?有沒有可能?
時代巨輪一直在滾動,以前我們會用口簧琴傳遞訊息,現在人手一機「賴
」來「賴」去,真誠面對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處境,這必須透過大家集思廣
益與討論。沒有深層的思考和討論,文面意義很可能被扭曲,狩獵或編織徒留
技術,卻失去了最重要的gaya精神。(文/唐淑惠)


族語小辭典
根據黃美玉老師的研究,seediq 詞根是ediq,有「讓、謙讓」的意思,因此
seediq最傳統的意義是「成為謙讓的人」,我們的文化生活還有哪些表現,還

有保留這樣的精神呢?


這是部落小朋友許樂曾於本刊發表的作品,想像:20年、50年甚至
100年後,我們能留下什麼值得讓孩子驕傲的文化?




拍刺、大溪地樂舞文化營


【唐淑惠眉溪報導】1月20日在眉溪部落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拍刺、
大溪地樂舞文化營」,由Te Natira'a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主辦,現場請到排
灣族的拍刺師宋海華(Cudjuy Patjidres)為工作室成員拍刺,並分享他推廣拍
刺的過程與經歷,以及許多南同民族的文身文化。
宋海華本身是台東太麻里排灣族人,年輕時跟著漢人刺龍刺鳳,後來因一
張日治時期排灣族文身照片,才驚覺排灣族也有自己的文身文化,更見識了南
島民族豐富多樣的拍刺文化,從事台灣原住民文身圖騰已近10年。 宋海華拍
刺非常慎,謹守祖先留傳的禁忌規範,也會不斷詢問相關細節,經審核研究後
,確定其身份和圖紋相符,才願意幫對方紋。
同屬南島語族的台灣原住民族與大溪地都有文身文化。大溪地人相信文身
是有Mana(能量) 的,許多大溪地人把家族守護的動物文在自己的身上。相信
這樣做會保護著他們。在現代大溪地舞者喜歡在身上文身,這是一種藝術的表
現,也是對於自身文化的驕傲。Te Natira'a南島大溪地藝術工作室負責人,同
時也是眉溪部落族人的Kumu Walis表示,原來是工作室的活動,但因為機會
難得,希望擴大舉辦,讓有興趣的族人一同參與,我們自己的文面文化。
宋海華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能投入拍刺,傳承原住民文化。(唐淑惠攝)


手工自製的拍刺工具。(唐淑惠攝)





賽德克族傳統穀倉---Repun


賽德克族傳統穀倉Repun是賽德克族人過
去存放食物的地方,存放的食物例如稻米、小
米、番薯、芋頭等等,不隨便讓人侵入,違反
者將觸犯賽德克族的戒律(Gaya),且穀倉不准
讓孩子隨意進入,長輩才有資格進入穀倉取食
物並帶入家屋烹煮,建築穀倉需要部落族人互
相幫助,若族人不互相幫忙蓋穀倉,族人之間
也不會相互往來,穀倉的牆面是由樹皮完成,
族人最喜愛使用的樹皮為櫸木,材質比較紮實
又耐用,整個穀倉的主體用黃藤綁住,屋頂採
用白茅草鋪設,屋頂不能太平,若不夠斜會導
致屋頂積水,導致食物壞掉,穀倉下有防鼠板
,主要作用是防止老鼠及毒蛇侵入並偷吃收集
在穀倉的食物,這就是賽德克族收藏食物的傳
統穀倉。(責任編輯/曾子郡)
族語辭典:
1. pae稻米
2. macu 小米
3. bunga 番薯;地瓜
4. sari 芋頭
5. ruku repun防鼠板
6. gmeya 白茅草
7. qwarux 黃藤
8. tgebil 櫸木


南豐國小新完工的穀倉。 (劉家銘攝 )。
穀倉很特別的「防鼠板」設計,
族語是 r u k u   r e p u n中的, r u k u原
意是指「男性陰莖的頭部」,傳
統命名通常是很直觀,搭建穀倉
的都是男人, r u k u   r e p u n就是以
它的形狀聯想而命名,其實也不
算意外吧?! (唐淑惠攝 )





部落多元文化專欄 「眉」麗紅娘,有緣千里一線牽


【記者金雯雯眉溪報導】吳盈臻,一位來自南投竹山
的女孩,卻選擇來到南投縣仁愛鄉眉溪部落開啟屬於她的
生命之旅。
來到眉溪部落,也許許多人都認識這美麗的女孩,因
為她是蔬果合作社的老闆娘,盈臻的原生家庭非常簡單,
從小父親務農母親從事蔬果運輸行業,也因為如此所以盈
臻在 23 歲時,便一個人來到眉溪部落開創事業,那時候
她一位女生隻身來到這裡開始與農民交涉,在番茄採收季
節盈臻自己帶著工人開大車往來埔里或其他城鎮送貨,而
後在工作的過程中,認識了他現在的先生,她的先生也是
務農的,住在彰化,兩人婚後便決定一同在眉溪部落開創
事業,便創立了 - 南豐蔬果合作社,現在盈臻育有三位子
女,生活過的美滿,她說她非常喜歡眉溪部落,大家都非
常照顧她,又很好相處,她生活在這裡非常開心。
吳盈臻與寶貝的合照。 (金雯雯攝 )


校園播種祭 傳承賽德克小米文化


【記者陳嘉霖眉溪、暨大報導】每年的二月份是賽德克播種小米的季節,暨南大學、南
豐國小及附設幼兒園為了讓學生體驗播種小米並學習傳統祭儀知識,趁著播種時節的尾聲,
特別邀請南豐村王萬全、江嬌媚兩位老師,2月25日與3月5日分別在暨大的原住民保留地以
及南豐國小的穀倉旁,帶領大學生及小朋友們實作播種小米的農事文化課程。
這場文化課程除了小米播種的經驗傳承之外,更重要的是介紹賽德克文化中有關小米播
種的祭儀與精神。比如以「夢占」的方式選擇小米田地,過去族人在選擇田地時,都會事先
在預定地點上搭建一個簡易的草屋,並在此過夜。如果夢到好的事物,就表示這個田地是可
以播種的良田,反之則不可。還有播種之前的祭祀,要準備米酒、豬肉、小米…等祭品,以
敬告祖靈、乞求豐收。王萬全、江嬌媚兩位老師也特別跟同學們強調,播種小米時一定要保
持正面、愉快的心情,這樣小米田才會得到祝福。
南豐國小陳麗惠校長上任後,致力推動文化祭儀的復振,她表示,精神的傳承是最重要
的。比如只要去打獵、歲時祭儀或部落重大事件,都要夢占?為什麼?它其實就是祖先告訴
我們,保有喜樂的心情去面對,事情才會往好的方向走。這樣的文化課程不僅讓同學們有機
會實際體驗農事,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傳統文化祭儀的介紹,學習並內化賽德克文化的精神
與價值。
暨大播種祭在原專班特設的原住民保留地舉辦,來自全台各地的原住民大專生
共同學習賽德克文化。(陳嘉霖攝)


江嬌媚(右一)帶領南豐國小學生灑下珍貴的小米種子。(唐淑惠攝)
王萬全(左一)向南豐國小學生介紹賽德克傳統穀
倉。(陳嘉霖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