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身、文面是台灣許多原住民的文化傳統,在賽德克語裡「文面」的族語
是ptasan,它是實踐Gaya很重要的一環。然而,歷經日治、基督教、國民政
府遷臺一連串禁令與社會變遷後,現在只有非常少數極高齡的部落耆老擁有傳
統圖文,全台會傳統文身的工匠師也寥寥可數了!
那麼,你認為,要回復文面這項傳統,需要什麼?僅僅是技術、圖文嗎?
形式、技術是較容易捕捉、保留的,但是核心精神是什麼呢?我們很常見的說
法是,傳統賽德克族男人必須會狩獵,女人必須會編織,才能文面。狩獵、編
織背後隱含的意義,就是「真正的人(seediq bale)」,那麼「真正的人」究竟
是什麼意思?
對於現代原住民,不必然每個人都擅長狩獵或編織,那只是成為seediq
bale的一種方式。如果從語言意義去探討,seediq bale代表的是「成熟的人
,具有思考能力的人」,那麼,我們就有必要來討論,什麼是成熟?什麼叫有
思考能力?潔身自好、學有專精、願意為部落公共事務付出、自律律人…等等
,這些是不是成為seediq bale的要素呢?
如果部落有一個男人手拿傳統弓,打獵成果豐碩,但卻在出發前喝醉酒犯
了傳統禁忌,你覺得他是真正的獵人?
如果部落有一個女生,她不會編織,但很擅長烹調,還拿到米其林廚師認
證,你覺得她有資格文面嗎?
如果部落有一個女生,她沒有什麼專業認證,但卻把一家大小照顧得很好
,也很樂意為部落公共事務付出,你覺得她有資格文面嗎?
或許我們應該問的是,祖先透過文面這個「文化形式」,想要表達、留存
的價值是什麼?又換一個角度講,如果我們認為要恢復文面幾無可能,是不是
有可能創造出另一個方式,是更容易繼續把 Gaya傳承下去?有沒有可能?
時代巨輪一直在滾動,以前我們會用口簧琴傳遞訊息,現在人手一機「賴
」來「賴」去,真誠面對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處境,這必須透過大家集思廣
益與討論。沒有深層的思考和討論,文面意義很可能被扭曲,狩獵或編織徒留
技術,卻失去了最重要的gaya精神。(文/唐淑惠)
族語小辭典
根據黃美玉老師的研究,seediq 詞根是ediq,有「讓、謙讓」的意思,因此
seediq最傳統的意義是「成為謙讓的人」,我們的文化生活還有哪些表現,還
有保留這樣的精神呢?
這是部落小朋友許樂曾於本刊發表的作品,想像:20年、50年甚至
100年後,我們能留下什麼值得讓孩子驕傲的文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