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0日 星期六

寶貝部落的孩子‧青少年關懷系列(二)


部落的孩子幾乎到了國中階段,就必須到外地讀書,有些是通勤,有些
是依親或住校。青少年是人生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這樣候鳥型生活的孩子,
他們最需要什麼?迷惘時誰可以給他們方向、給他們支持?本報將刊載一系
列【寶貝部落的孩子】專題,從青少年自身經驗、父母、學校及部落教會或
機關的角度,來帶大家探討這個議題。


/追尋,舞,獵人/

【文/邱立仁】
當代社會科技不斷的進步,讓人們享受便利的生活。從過去徒步上學從另
一個部落走到另一個部落,到人人一台摩托車;夜晚帶著小燈走在石頭路上冒
險,到馬路邊每隔五十公尺都有路燈照著;踩在簡陋的舞台表演著原民舞蹈,
到在電子花車上的表演著現代舞;帶著電頻的小頭燈徒步上山打獵,到帶著電
池頭燈騎摩托車上打獵。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儘管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卻也
流失了屬於本土的文化。而面對這樣的一種轉變,有一個人秉持著屬於自己的
生活態度,在這樣急促的時代裡,以舞蹈者與獵人的身分,傳承賽德克民族的
文化,他的名字是-鐘子恩 Pawan Awi。
他是一位從小生長在部落的孩子,曾就讀於北港國小、北梅國中。而高中
時期是影響他自身文化最大的時期,不同於國小國中班上原住民身分的同學占
了一定比例,高中班上只有少數幾位原住民身分的同學,於是班上都有屬於自
己的圈子,導致自己面臨排擠的自卑,也開始對自己的身分產生了懷疑。
在因緣際會之下,進入了原青社(原住民青年社團),他發現似乎好像找
到了一個家,大家雖都是來自不同的原住民族,可是卻像兄弟姊妹一樣,互相
開玩笑,彼此照顧著彼此。因此在這樣的環境裡也開始有了自信,對舞蹈開始
產生熱情,也對自我的文化開始產生認識。
「在學原民舞蹈遇到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學習其他原住民族的舞蹈」他果斷的回答
因為在學習其他原住民族的舞蹈,必須先了解他們的文化,才能跳的跟自
然。故他們在學習其他民族舞蹈時,都會向該族群的舞蹈者詢問,舞蹈與文化
之間所代表的意義,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排練,便可以呈現自然而好看的舞蹈
他語重心長地說:「在部落裡,我們大部分跳的都是其他族群的音樂,像
阿美族的和卑南族的」。屬於賽德克族的古調,在部落一直都存在,但隨著年
輕人們的外流,漸漸鮮少人知道。而在部落裡漸漸有人意識到舞蹈的重要性,
便聚集當地的部落年輕人,一起跳舞,成立舞團。他也是其中的團員,在課閒
之餘,便會到部落的活動中心與其他族人跳舞。不僅是團員,他也負責編舞,
教導其他年輕舞者跳舞。
對他來說,接觸舞蹈最大的收穫便是文化的傳承與享受萬眾矚目的滋味。
不同於舞蹈者的身分,他也是一名獵人,徜徉在夜深人靜的深山裡,享受動物
們的音樂會,有貓頭鷹、山羌、飛鼠、等等,但當他將手中的喜格丁上膛時,
開槍,便是獵物的最後一道哀號。
因從小跟著父親上山打獵,他說,身為獵人必須具備四種能力。第一是了
解動物的習性,就像看到姑婆芋,就要小心附近可能會有山豬來覓食。;第二
是天氣的預測,儘管現在有新聞天氣預報,但還是可以觀測燕子的動向以及星
星的有無來判斷明天是否為好天氣。第三是地形的了解,誰的獵場都要搞清楚

,誤闖人家的獵場,採到另一位獵人的嘎比(陷阱)就不好了,以及自己得獵
場也要熟悉。第四便是身體素質,就是上山打獵看似很有趣的工作,但其實是非
常燒體力又燒精神。
「上山前,該準備好甚麼?」
「打獵的工具以及你的心」
從雨鞋、鐮刀、番刀、獵槍、打火機、香菸、小米酒等等器具上山前是缺一
不可,要走過泥濘,砍過高高的芒草,需要雨鞋與鐮刀;在夜半需要柴火,便需
要番刀劈柴,取暖,甚至烤著以獵槍獵到的飛鼠。而香菸與小米酒,上山前與半
夜於在柴火旁都會祭祀過去曾走過的祖先,保佑每個走過的人平安與滿載而歸。
「打獵最大的困難是甚麼?」
「學會一個人。」
在黑壓壓的一片,雖然聽得到許多動物的鳴叫,可是在頭燈小小的白光範圍
裡,往往甚麼動物也看不見。隨時都有可能衝出獵物或者傷及自己的獵物,因此
必須時常做好警覺,在黑暗裡,打開自己的耳朵,用心傾聽,才是萬全之策。
身為獵人的他,感慨著現在不同於過去的轉變,那便是在過去的打獵方式,
他往往與父親徒步上山,在深山紮營幾天;現在他與友人上山打獵往往是騎著摩
托車沿著山路往上騎,看到獵物便趕緊停下來開槍,完全不同於,徒步慢慢地觀
察四周的狩獵方式。再者與他同輩的年輕人,往往帶著槍就劈哩啪啦地頻繁往山
上走,漸漸淡忘了向過去祖先的崇敬。
「在你的舞蹈裡,有融合打獵的元素嗎?」
「目前沒有,畢竟打獵與跳舞是兩碼事。」
對於身為原住民的他,儘管他認為兩者是結合不起來的兩件事,但他認為兩
者是有共同點的,也是他一直堅持想做的,那便是將自己的文化,延續下去。




姐妹的秘密花園


愚人之友基金會長期陪伴南投地區的原住民家托站,目前共有仁愛鄉南豐
社區、清流部落及信義鄉羅娜村。今年2月1日至3月31日在台中「不老夢想」
展出三個家托站長老生命史的攝影展。
本次掌鏡的策展人,也是愚人之友基金會社工員張智凱強調,「當我們在
思考長期照顧,不是標準化的量表,而是照顧或被照顧者之間,能有多切深的
生命連結。」他進一步說, 他想要透過鏡頭呈現,在家托的情境裡,長輩與
照顧員、甚至長輩與長輩之間的關係,不只是「照顧與被照顧的關係」,他們
可能是姐妹、可能是親密教友可能過去是一同上山打獵的好友…,他們是互相
照應、連續的生命姿態。而這些照片就是試圖呈現他們最精粹的生命經驗。
其中,南豐家托站以「姊妹的祕密花園」為題,呈現高齡83歲的obin生命
與織衣的故事。錯過展覽的朋友別惋惜,以下本報為您原影再現,紙上攝影展


/姐妹的秘密花園/
    對於Obin而言,「傳統織布」所象徵,不僅是文化傳承而已,同時也代
表母親臉頰上,那慈愛而嚴厲的光榮圖騰。即便已經高齡83,Obin未曾放下
傳承自母親的織布機,在經緯之間,堅定曲身,守著母親責打自己的熱辣:
要做一個好的女人,能織得好布的女人。Obin將數十年來的時光濃縮為織品
,在自宅開展,成為南豐場次生命故事展演活動完美的主視覺,華麗而充滿
生命力。
    A we是Obin的親妹妹,喜歡找姊姊Obin拌嘴,是8位兄弟姊妹中年紀最小,
也最被父母疼愛的一位。A we指著自己的右臉,說媽媽臉上紋面的故事。媽媽說
,善於織布的未婚女性才有資格紋面。媽媽總是嚴格要求Obin的織布技巧,Obin
常因為織布失誤被媽媽責打一頓,而自己因為是倍受疼愛的小女兒,可以在旁看
戲,樂得輕鬆開心。
如果「時間」是有顏色,可觸摸的物體,那麼時間的樣貌質地必然跟Obin的織品一致。
對於Obin而言,「傳統織布」所象徵,
不僅是文化傳承而已,同時也代表母親
臉頰上,那慈愛而嚴厲的光榮圖騰。
Obin將數十年來的時光濃縮為織品,
在自宅開展,成為南豐場次生命故事
展演活動完美的主視覺,華麗而充滿
生命力。
    Obin和A we各自使用一台織布機,繼續未完的織品。大小Bagan、MiJian雙唇緊閉
,將麻線的一端牢牢抿在唇間,細心整理成捆。Kazuko接過藤籃,剝開豆子外皮取出內

仁。Pihu取出收藏已久的口簧琴,奏出音調。這是每個人都自在的情境,渾然天成。
A we是Obin的親妹妹,喜歡找姊姊Obin拌嘴,是8位
兄弟姊妹中年紀最小,也最被父母疼愛的一位。
A we指著自己的右臉,說媽媽臉上紋面的故事
大小Bagan、MiJian、雙唇緊閉,將麻線的一端
牢牢抿在唇間,細心整理成捆
這是每個人都自在的情境,
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