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寶島四季如春~「仁愛鄉」出產的高山高麗菜眾所皆知,但殊不知背後菜農的辛苦。採收季節來臨時,有許許多多的外地人來到深山工作。而工作時間長,如不是老天有眼,根本得不到休息的機會。今天,就來說說臺灣的高山茶,及另類的「拋家棄子」行為~那些出門打拼養家糊口的製茶師傅吧!
照片中的年輕人名叫清豐,是仁愛鄉親愛村萬大部落青年。高中畢業後返鄉從事山上工作。曾做過很多種工作。如:綁鐵(建築業、砍菜(採收高麗菜)及日光萎凋製茶師等工作。而清豐所做的這些工作都以「輪做」方式(因為這些工作都有季節性,所以一樣工作做一段時間,再做另一種工作)。他卻只笑笑的說:「這樣比較能賺到錢,不是只賺一種工作的。」
一年之中,工作是接踵而來。能夠與家人相聚是越來越少,不過憑著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人人手上一隻「智慧型手機」。憑藉手機視訊便能與家人聯繫,拉近距離
以解思鄉之情。但在深山苦惱的是手機訊號。總是時有時無,還要到處找訊號。但清豐卻是說:「一兩天能夠聯絡上個一兩次,知道近況就好,賺錢比較重要。」
其實,在外出打拼的男人們心中,出門那一刻總是會有些許的不捨及擔心,心繫家、心繫鄉。就讓我們給這些辛苦在外打拼的人一聲喝采及鼓勵吧!加油!(文/賴懷恩)
植物小知識:茶
賽德克語-hruqu
Mhenuk srqiyun ka qhuni hruqu nii, kika ssquri daha taku ma icux ido.
大頭茶的樹幹很容易削製,所以他們會拿來削成湯匙及飯匙
這陣子,部落很多居民都在忙著採茶做茶。但你們知道茶從何時何地開始呢?目前根
據茶史的考證,最早利用茶的可能是神農氏「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
神農,也就是遠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相傳在西元前2700多年,神農為了給人治病,
經常到深山野嶺去採集草藥。有一天,神農不小心嘗到了有毒的草,頓時感到口乾舌麻,
頭暈目眩,他趕緊到一棵大樹下休息。這時,落下幾片葉子,神農揀了兩片放在嘴裡咀嚼
,沒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頓時感覺舌底生津,精神振奮。神農感到驚奇,便採集了一
些葉子帶回去細細研究,後來將它定名為「茶」。
至於仁愛鄉的茶,則是1960年代末期,天仁企業引進茶葉種植技術,並以霧社、高
峰地區開始推廣,迄今栽培面積達800餘公頃,年產680餘公噸。以青心烏龍及金萱(台茶
27號)的茶種為主。仁愛鄉茶葉的引進栽培雖僅30餘年,但在互助村與新生村東鄰海拔約
1600公尺左右的守城大山西麓,發現台灣面積及株數規模最大的原生茶林,可見茶葉極
適合於此地栽培。
仁愛鄉由於日夜溫差大,午後雲霧繚繞的環境,因而造就此地所生產的高山茶,具有
色澤翠綠鮮活、滋味少澀甘醇、茶味香氣淡雅、湯色蜜綠透黃及耐沖泡等等的特色。
【參考資料】
原住民族語言線上詞典https://e-dictionary.apc.gov.tw/Index.htm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與茶的發現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96r6pab.html
<發現台灣茶鄉之美>系列報導http://www.tea-pot.com.tw/teapot10/
眉溪部落大同茶區
主要位於海拔1100
公尺左右。
(圖片提供/三泰茶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