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寶貝部落的孩子‧青少年關懷系列(三):風箏與線:在孩子的心窩營造 一處有愛的家庭


【文/李瑞源】
很難下筆的一篇採訪,有許多深沉又難以言喻的情感不停翻騰交錯,
像一股天然地熱源源上湧,那是一位母親對孩子所施予種種慷慨的愛,是
設定一個目標之後的全力以赴。這無形又堅定的愛,像信仰般巨大而令人
敬畏,教人難以具體描述。直到聽見一首歌曲:蘇打綠的「當我們一起走
過」,在歌詞和旋律中找到類比的情境和能量,知道感覺對了,起身沖泡
一杯熱咖啡、沉浸音樂氛圍中冷靜梳理一位母親對部落青少年教育環境的
觀察、看法和大無畏堅持。
我 在曠野漂流
漂流的盡頭 就是妳愛的寬容。
妳 眼底的溫柔
也為我保留 心的寄託。
她是王媽,兩個孩子的母親,以前不管孩子人在哪裡求學,都會努力
讓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溫柔關愛,不會因為距離而稍有遞減,再怎麼遠也要
挪出時間去見見孩子,即使是簡單的吃頓飯就很滿足了。
王媽來自苗栗泰安鄉的士林部落,父親是警界公務人員,非常重視孩
子們的衛生健康和整潔外表,讓她得以在一個穩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長
大懂事後才意識到這就是家庭教育,因為並非所有部落家庭都會營造安穩
的生活環境,尤其是公賣局的酒進入部落後,嚴重衝擊部落社會的倫理秩
序,她看見許多人因為酒精作祟,導致家庭凌亂不堪、暴力相向、親人失
和,包括自己的父親早期也喝酒,然而向來以父母親當做學習榜樣的孩子
會有樣學樣,不認為這樣有甚麼不對。家庭的重要性就在這裡,「家」是
最根本的生活學習空間,更是孩子性格和習性的養成之所。
從士林部落嫁來眉溪,她很快發現眉溪部落也有相同的酒精問題,更
讓她堅定要穩住家庭環境教育,從言教到身教,她督促自己要以身作則,
即使變成嚴厲的「虎媽」也要讓孩子在完整的家庭環境裡成長。此外,因
為意識到營造讀書環境的重要性,王媽堅持要讓孩子擁有自己的一張書桌
,她謙虛地說:念書不多的她,除了努力賺錢外,這是唯一能給予孩子的
東西。
等孩子進了小學以後,從家庭到學校,王媽同樣注重孩子是在甚麼樣
的學習環境裡接受啟蒙教育,校長、老師和校風都需要被檢驗,家長在此
階段並非缺席,而是要為孩子選擇適當的學校環境,特別是在原鄉,坦白
說並非所有老師都那麼認真教學,有些老師說穿了只是在混日子、毫無自
重,王媽語重心長地說:「我的老大就吃過一位老師的大虧,這讓我很難
過,因此安排老二前往埔里就讀,這次機緣也才讓我驚覺到城鄉差距的學
習落差,在南豐國小第一名的學生到了埔里變成二十幾名。此後我才慢慢
學著放手,不將孩子留在身邊,反而鼓勵與安排他們前往平地較好的校園
環境裡就讀。這其實是很難的決定,身為母親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感受到
媽媽的愛,因此我每個星期都會抽出時間去看看他們,問問他們過得好不
好,讓他們知道媽媽的關心一直都在」。
距離悄悄改變了王媽與孩子的互動關係,從虎媽變成朋友,王媽的角
色轉變了,與孩子變成無話不談的知已,這樣的關係一直維持到今天。這
是表達方式的轉變,王媽說,表達很重要,很多家長雖然心中非常愛孩子
,但外顯行為卻是責備辱罵、動手動腳,絲毫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只會
漸行漸遠。事實上,許多在外地求學的部落孩子,因為疏遠了家庭約束力
,反而失去生活秩序感而走偏了。
妳慈悲的手中 有心的窗口
這就是保留 這就是寬容。
家庭給予的愛可以是很完整的,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孩子需要的
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家庭所給予的安全感,無可取代。這讓孩子到哪裡都
能充滿自信,因為他們是被愛的一群部落孩子,他們心中清楚知道有誰會
一路陪伴,風雨無阻。
有多少苦痛有妳和我一起度過 一起承受
有多少快樂有妳和我一起享受 一起感動。
孩子像風箏,風一來便能越飛越高、看得更遠,家庭則是那條牽引風
箏的細線,遠颺的風箏因為有這條線,因此能放心飛翔。
在訪問的尾聲,特別請王媽為部落孩子留下一句話,她不假思索地說
:「心中要有愛,心中要保有溫暖和包容」,這句話來自一位母親的叮嚀
,不僅是留給部落青少年,更是講給那已經長大的兩位孩子的風箏物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