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來發與松映梅伉儷情深,共同翻譯聖歌。原為信義鄉布農族的松映梅
嫁到南豐村四十餘個寒暑,如今她說的賽德克語比在地人更道地。(照片提供/松映梅)
傳唱母語聖歌散播文化種子
努力不懈堅持羅馬拼音翻譯
夫妻同心不遺餘力點石成金
傳承語言文化使命神父相挺
【記者劉家銘報導】翻開一頁頁的聖歌歌本,中文歌詞下出現密密麻麻的羅馬拼音,這些都是邱來發 (Abu Nomin)和妻子松映梅
(Abu Ibi)所翻譯的母語聖歌。現年64歲的邱來發早在二十餘年前便著手翻譯母語聖歌,為部落傳統文化努力不懈。
松映梅談到,翻譯聖歌的動機部分來自美國的莊天德神父大力相挺。在天主堂服務近四十年餘年的莊神父,當初為了更融入當地生活,進到部落便開始跟老人家學習母語。神父傳教與溝通都用母語的堅持,進而激勵邱來發,也希望自己的小孩,透過詩歌的傳唱能夠會說自己的母語,延續賽德克文化。
由於許多部落耆老接受的是日本教育,會講日語同時也會羅馬拼音;而現在的年輕人因國民教育的影響,只會用國語而不會使用羅馬拼音。在不同世代的教育背景下,不會使用羅馬拼音的邱來發先生先從中文諧音開始,再慢慢學習羅馬拼音,才有現在羅馬拼音和中文諧音母語聖歌的版本。翻譯的時候先一個一個字開始翻譯,逐漸串聯成一句之後,再唱唱看母語歌詞與曲調是否能夠匹配?邱來發到山上工作的時候還會帶著紙筆,想到適合的母語歌詞便馬上記錄下來,最早完成的翻譯歌曲是《瑪利亞致聖之母》及《按祂時刻》。
翻譯一首母語聖歌,需要費時一個月甚至到數個月不等的時間,過程中時常遇到瓶頸,邱來發就會與東海音樂系退休的林老師一起討論詞句與音調的搭配,妻子松映梅有時也會提供一些靈感。起初邱來發先生也有邀請其他教友協助,但多數人因過程艱困而放棄,只剩邱來發先生與松映梅女士合力完成,從1990年開始,直至2007年才集結成冊。
「現在部落的孩子們都不會講母語了」松映梅說道,「但多少還是會唱母語聖歌」。她衷心希望大家能藉由傳唱母語聖歌,傳承賽德克文化。
由於神父、邱來發、耆老和孩子會的語言都不同,聖歌翻譯除了使用賽德克母語外
,還會加註中文音譯,有些給耆老的版本甚至還會加上日語。(劉家銘翻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