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南豐國小畢業生感言

許偉:感謝爸媽、老師。畢業很開心。

梁佳芯:很想哭,但還是要離開。感謝老師,期勉學弟妹要好好加油,打壘球很辛苦,我會回來看你們。

洪靖怡:不想離開學校。

馮郁淇:我們一起經歷的喜怒哀樂,到最後都是最寶貴的回憶。

羅芳怡:捨不得,希望學弟妹們在學校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賴家俊:很快樂,還帶一點悲傷。感謝學弟妹,和他們在一起很快樂。
詹雅萱:想對學弟妹說,要把握時間,希望他們在下一個階段更懂事。


第63屆南豐國小畢業典禮—展翅高飛迎向新希望

 國小畢業生和師長合照,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照片/劉家銘攝)


    【記者劉家銘眉溪報導】614日南豐國小舉行104學年度第63屆國小暨第16屆幼兒園畢業典禮,家長及部落族人共襄盛舉,同時邀請仁愛鄉公所、鄉民代表、南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南豐派出所所長、埔里國中校長等長官貴賓。7位國小畢業生表演勁歌熱舞,在校生表演大提琴與直笛演奏,展現孩子們多才多藝的一面,場面熱鬧非凡。

        特別的是今年才成軍的南豐國小女壘隊,其中5位畢業生是女壘隊成員,首度參加2016年南投女子壘球菁英賽少女乙組比賽、104學年度中小學女子壘球聯賽國小組乙級比賽,皆得到冠軍的殊榮,球員們也向大家分享冠軍的喜悅並表達感謝之意。畢業生梁佳芯說:打壘球很辛苦,希望學弟妹們好好加油!」學弟妹們表示希望能持續努力,扛起冠軍的榮耀,也看出壘球隊成員之間的革命情感。

                畢業生發表感言,感謝各位老師、家長的教導與陪伴,幼稚園畢業生則是用賽德克母語發表畢業感言,呈現出母語文化向下扎根的成果,實屬不易,參與畢業典禮的老人家們也點頭表達欣慰。典禮過程中,有感動、有不捨;有歡笑和淚水,祝福畢業生鵬程萬里,迎向人生新的階段。


南豐國小女子壘球隊贏得兩座冠軍,隊員們開心地合影留念 (照片/劉家銘攝)

幼稚園畢業生用母語發表畢業生感言,展現母語教學的成果 (照片/劉家銘攝)

台上畢業生帶來勁歌熱舞,台下家長錄下這珍貴的一刻 (照片/劉家銘攝)




幼稚園畢業生代表接受校長頒獎 (照片/劉家銘攝)

當月活動花絮與公告

【徵稿】邀請大家一起豐富我們的社區報!

1、    兒時記憶:你小時候最好玩的事是什麼?最懷念的是什麼?快跟大家分享吧!
2、    小朋友投稿:歡迎小朋友把自己的文章或圖畫作品分享給大哦!
3、    自由稿件
你對部落這個大家庭有什麼話想說嗎?或是有不吐不快的心情小語嗎?說出你的真心話!

如有活動預告、訊息公告、新聞採訪邀請,歡迎洽詢本編輯團隊。
電話/Line ID:0978-101104
電子郵件:kntongan@gmail.com
部落格:http://kntongan.blogspot.tw/






【編輯團隊】以下名單依筆畫順序
指導老師:江大樹、邱韻芳、謝如珍
賽德克語顧問:田明德  (Pidu Nokan)、依婉貝林  (Iwan Perin)、李正義  (Iyung Pawan)
攝影顧問:劉家銘
總編輯:陳文學
執行編輯:唐淑惠
刊頭設計:古珮琪
排版印刷:文慈電腦打字排版社
特約記者:劉明浩  (暨南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採訪記者:金雯雯  (部落青年)、張淑婷  (暨南大學人社中心研究員)
實習記者:王翰  (暨南大學學生)、李思潔  (暨南大學學生)柯萱萱  (暨南大學學生)
                    唐芷芸  (暨南大學學生)馬玉暉  (暨南大學學生)
發報志工:范心怡  (部落青年)、曾子郡  (Iyung Nawi 部落青年)、石祥詠  (Walis Neyung 落青年)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悠遊愛地球 南豐國小翠灰蝶生態紀錄片影展

【眉溪訊息】

65日上午,悠遊卡公司和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並且在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串連下,於南豐國小舉辦「悠遊愛地球        展翅的生命力」巡迴影展活動。眉溪部落是國內外知名蝴蝶生態聖地,部落內南山溪的夢谷更與高雄黃蝶翠谷、紫蝶幽谷並稱為台灣三大蝴蝶谷,擁有相當豐碩的蝴蝶資源。自2012年起,眉溪部落積極推動生態教育課程,發展社區生態營造,結合部落原有的賽德克族特色文化資產,眉溪部落詮釋出獨有的在地知識以及自然保育觀點。在重視永續經營的生態資源理念下,無論是夢谷瀑布的道路、綠生農場步道或是南豐國小校園,皆可見部落為了復育蝴蝶棲地的努力痕跡。

本次紀錄片影展,除了播放「展翅的生命力:迷霧森林裡的活寶石」影片外,導演江國賓、蝴蝶生態專家詹家龍與現場小朋友一起分享探討影片拍攝過程以及生態議題。透過有獎徵答活動,加深小朋友對蝴蝶生態永續概念,並經由植樹儀式,親手種下蝴蝶的復育棲地,期待能讓眉溪持續孕育編織出更多愛蝶人士的美麗蝴蝶夢。


南豐國小學童觀賞迷霧森林裡的活寶石影片  (/陳文學提供)

蝴蝶專家詹家龍做映後座談分享翠灰蝶的生態  (/陳文學提供)

導演江國賓和學童有獎徵答互動  (/陳文學提供)

【尋找青年之聲】-暨南大學場次

【記者石祥詠暨大報導】青年是部落裡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也是部落與社會的對話窗口。現任時代力量不分區的原住民立法委員高潞・以用・巴魕剌 (KawloIyunPacidal)主動出擊了解青年的想法與需求,於4/27假國立暨南大學舉行尋找青年之聲論壇。除了南投場次之外,分別在高雄(義守大學)、屏東(屏東大學)、台南(長榮大學)、台東(台東大學)等地區舉辦。

高潞・以用・巴魕剌是花蓮縣馬太鞍部落阿美,經常關注原住民運動、環境與土地正義等公民運動,包括反愛狗樂園開發案反美麗灣渡假村環評違法年輕人戰出來為sra(土地)而走等等。

        與談過程中談及原住民知識、轉型正義、民族自決、大專院校之原住民專班、選制、文化祭典可以從論壇裡青年們提出的問題,了解到他們關心的事務已經不單是課業上所能學習與教導的,亦是青年展現出對於公共事務參與的能量與態度。

        高潞期許自己也勉勵大專青年們,在院會的各項表現與關心公共事務的熱忱,更相信年輕人是改變這世界的主要力量!

詳細內容可參考高潞・以用・巴魕剌臉書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巴魕剌(圖左)及與談人暨大原專班主任邱韻芳(圖右)的對話(/石祥詠拍攝)



 來自各地關心原住民相關議題的青年們踴躍前來(/石祥詠提供)

新任村幹事~白秀萍

白秀萍穿著傳統布農族服飾  (/白秀萍提供)

【記者唐淑惠眉溪報導】「哈哈哈哈」白秀萍(Abus Balincinan)的笑聲像山林裡的一道瀑布,毫無保留地傾瀉奔放,很熱情的爽朗!今年二月剛接任南豐村幹事的Abus是武界部落的布農族,後來成為眉溪部落的媳婦。結婚後因工作長期在外,後來為了照顧生病的公婆而返鄉定居,也因此開始接觸部落事務。

返鄉後,Abus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振興文教基金會擔任導覽解說員。她認為這份工作給她的影響很大,因為解說員必須要對賽德克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身為布農族的她非常地戰戰兢兢,對遊客的許多問題應接不暇。後來她體認到,解說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破除大眾對原住民文化的刻板印象或迷思,如出草、紋面,也因此,她做了許多功課,更對賽德克文化開始產生認同。

談到村幹事這個角色,Abus笑稱就像「小妹」一樣,什麼事都要做。事實上,曾在原民局任職,還擔任過社工的Abus不只擁有豐富的行政經驗,也非常熟悉村幹事這個職務所要面對、處理的事情。她說,「社工和村幹事其實很像,服務的對象都是人,那是一份責任,不會只把它當作工作,而是當成自己的事情一樣,希望能盡力滿足大家的需要。」

在短短上任三、四個月間,Abus就注意到,有些急需救助的老人家請她協助申請補助,但政府為了避免資源重疊及過度依賴,規定不得重複申請類似補助。Abus強調,這種情況說明,即使已有政府補助,許多老人家仍急需協助,老人照顧是部落需要努力、關心的區塊。最後她強調,眉溪是個資源很豐富的地方,但整個部落要能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大家的向心力。

難忘的「梅」好滋味~

【記者詹莉苗、蔡曉涵楓林報導】海拔位處700~1000公尺的南豐村,因地形及氣候的有利條件,1960~70年代以栽種梅、李樹為主。在鼎盛時期以青梅外銷日本而聞名。當時南豐村最大梅園---「莊敬梅園」,還在中廣電台做廣告!甚至信義鄉的梅苗普遍都是從此地嫁接過去的,可想而知當時青梅興盛的景況。

後來隨著梅子產業沒落,村民開始改種較高經濟的茶葉及甜柿,梅業大宗也只剩下南豐派出所旁的梅花山莊(昔莊敬梅園),及小南山上屬張姓居民的私人產業。但梅子在楓林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因為產業沒落而消逝,而是用另一種方式呈現---醃梅子這件事已根深蒂固的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習慣。

楓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徐淑珍回憶道,她小時候,從楓林社區望去的山頭盡是梅樹、李樹,到了梅子採收的季節,青梅一袋袋的往山下送,家院前埕上曬著酸梅,村落門庭頓時熱鬧了起來,醃製梅子更成為初嫁楓林客家庄的媳婦所要學習的技能之一;也因此,家家戶戶在醃製青梅上,都還保留獨門的醃製配方和技巧。

楓林社區近年大量種植黃金楓、五葉松,並致力將地方產業、休閒遊憩結合。徐淑珍表示,他們現今醃梅子大多都是做給自己人吃或是拿來當伴手禮,有時也會招待遊客,許多遊客現場吃了讚不絕口,爭相購買,在在證明當地梅子品質與居民醃梅技術,果然不負當年盛名!楓林社區發展協會也以《青松梅事,招楓引蝶,好客友》為社區觀光計畫主題,邀請大家來感受松、梅、楓、蝶與客家人情味的美!



暨南大學同學們體驗採梅活動  (/楓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