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楓林社區採梅趣


「公益服務」課程是暨南大學打破學習邊界的重要特色課程。該課程主要透過「做中學」,讓同學走出校園、深入社區,陶冶同學熱心公益與服務人群的人生觀,達到服務學習雙向互惠的效果。2015年起,暨大陳文學老師的公益服務課程開始於眉溪和楓林進行各項服務實作,包括蝴蝶調查、農事體驗、課後輔導、老人關懷與部落報採訪,期待藉此增進在地與學校之間的互動,持續深化夥伴關係之建立。


 【文/停允台(暨南大學原民專班二年級學生)】201649日我們來到楓林社區,它的入口小徑看似了無美意,但走了幾步,即能見夾道的黃金楓在橋旁,再前行幾個陡坡,活動中心乍現在眼前。總幹事、理事長與許多老師長輩熱烈地歡迎我們,並告知我們此次的服務行程注意事項。

隨後我們抵達了梅園,梅園主人熱情招待午飯,讓我們一番吃食整備,梅園主人便領著同學採梅,直到裝滿袋子後,開車送我們回活動中心後製。梅子用粗鹽搓製表皮破裂,再用硬物敲出裂痕,接著需數個禮拜沖洗與浸糖,礙於大家公益服務的時間,總幹事說他們會把剩下的完成。

當晚住在附近的露營園區,周老闆熱情招待,所有人一同歡唱、聊天,直到晚上十點才就寢。隔日一早,周老闆還親自下廚,燉煮稀飯供應早餐,讓我們十分感激。

當天的服務學習行程,首先是上午的掃街,除了整潔社區道路外,大量的枯葉也能供應社區堆肥,一舉兩得。但下午的一場大雨,澆熄今天的服務行程,大夥才依依不捨的歸程。

我們除了看見楓林的地景之美外,還有人文活力的一面,總幹事說:「我們老人比較多,六、七十歲的老人可以帶八、九十歲的老人辦活動」這段話透露著楓林老人的活力,但或許也有些許的無奈吧。台灣已進入老年化社會,高齡的情況更在樸實鄉村出現,「人老心不老」的說詞,值得我們年輕一輩深思。楓林社區的美麗與堅強,當地人們活出了他們的願景,而我們的參與,希望能使楓林更茁壯,也願我們能服務更多社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