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傳統釀酒製作 傳承小米文化

【記者張淑婷眉溪報導】從去年開始國立暨南大學在校內空地開闢「暨大小米學園」,透過播種與採收儀式,傳承小米文化。小米在上個月已陸續進行採收,採收後經過的自然曝曬,於326日由講師伊婉貝林(Iwan Perin)帶領與部落族人劉百麗(Uma Nokan)親自帶領同學製作傳統的小米酒,增進大家對小米文化的認識。

Uma表示,部落女性都必須學會釀酒,她從小就看著母親釀小米酒,自然也習得釀小米酒的方法。Iwan也表示:「釀酒前以及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千萬不可以吵架或喧嘩,否則釀出來的酒一定會失敗」。由此看出族人對遵守GAYA的堅持。

曬乾後的小米,傳統的作法都是以雙腳搓揉的方式將小米穗與小米梗分離。取出小米後,需要過篩,去除雜質。過篩後的小米需送進碾米機進行脫殼。Uma說:「由於小米粒非常細小,一般的碾米機是無法將小米脫殼的。所以,會先將小米和糯米混合後送入碾米機中,透過機器將糯米和小米磨擦的方式才能順利脫殼。」從這個過程中,不難看出族人的智慧。脫殼後的小米因為混合了糯米,需要再進行過篩,此時才算取得製作小米酒原料的第一步。

之後,將小米和糯米泡水後,放進蒸鍋進行蒸煮,需煮至熟透後,放涼備用。待小米和糯米放涼後,拌入冷開水,Uma特別強調「一定要是煮過的開水才行」。拌冷開水的用意是要將米粒分離,讓顆粒粒粒分明,才易於後續的發酵作業。拌開後的米粒再加入酒粷進行攪拌後,才開始進入發酵的過程。置於酒甕中,將封甕口封住約五至七天,等待發酵完成。Uma說:「發酵時間的長短是看氣候的好壞來決定,陰天時發酵期要長一點,若晴天時,發酵期就會短一點。」





















1. 曬乾後的小米。(/張淑婷攝)




















2. Uma示範如何將小米穗與
小米梗分離。(/張淑婷攝)


3. UmaIwan教同學如何將小米過篩。
(/張淑婷攝)






4.  將小米和糯米混合,以利後續的碾米過程。(/張淑婷攝)
 5. 小米和糯米混合後送入碾米機中。
(/張淑婷攝)



















6. Uma在檢查碾米後的小米成果。
(/張淑婷攝)





















7. 脫殼後的小米需要再進行過篩。
(/張淑婷攝)



















8. 經過多個步驟後,獲得黃澄澄的小米。(/張淑婷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