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都達村首次舉辦賽德克年祭 傳承祭儀文化之美

都達部落播種祭以石板象徵小米未來能夠成長茁壯。(/鄭百騰攝)

部落勇士們扛著活山豬入場,以傳統殺豬分肉方式進行。(/鄭百騰攝)

【記者古珮琪都達報導】南投縣仁愛鄉都達村於三月四日,在平靜國小操場首次舉辦賽德克族年祭暨播種祭(Smratuc),由部落長老示範傳統祭儀傳承文化,並展現族人的堅毅與團結精神。
             伊婉.貝林表示,每年約二至三月時為春季之初,也是小米萌芽之時,賽德克族會舉行Tmukuy macu(播種祭)年祭儀式。本次年祭以Sediq Toda(都達語系)的儀式進行,全場活動呈現賽德克族傳統Gaya(Waya)儀式之貌。
        當天活動以賽德克族傳統舞蹈開場,隨即進行年祭和播種祭儀,下午則特別安排Seediq Tgdaya(德克達雅)Sediq Toda(都達)Sejiq Truku(德路固)三語群族人帶來精采表演,現場來賓亦入場跳舞同歡。
        年祭會場重現傳統穀倉、房屋與播種祭場。主祭場以沙土鋪設,四周由薄石板圍繞,象徵未來小米將會如豎立地石板般茁壯、豐碩。主祭司郭精神示範祭儀過程,先將小米播撒入土中,孩子們於一旁見習代代相傳的律法與祖訓。之後,由5位部落勇士們扛著活山豬入場,循古禮殺豬後將肉分享給現場參與者。
              賽德克族眉溪部落賽德克傳統文化藝術團、平靜國小、都達部落、松林部落等帶來一連串精彩樂舞表演。其中,賽德克傳統文化藝術團將祭典舞蹈歌謠融入現代舞,讓觀者耳目一新,亦融入傳統賽德克族生活情境當中。
            有參與者表示,此次年祭單純以部落慶典為主體,會場沒有攤販、遊客等,少了熱鬧卻多了感動,期望賽德克族能夠逐漸復興傳統祭典。


參與式預算方案執行~賽德克傳統弓製作傳承工坊


參與課程的學員開心拿著自己製作的傳統弓合照(/劉家銘攝)
【記者劉家銘、蔡曉涵眉溪報導】由眉溪部落民眾提案票選舉辦的文化部推廣參與式預算課程﹣「賽德克傳統弓製作傳承工坊」,於314日至20日熱烈展開,吸引包括眉溪、卡度、萬豐和中原等部落的有志青年,共25人一同學習參與。
此課程由仁愛鄉體育會射箭委員會主委蔡畢夫與謝志秀提案,二人近年致力於推廣傳統射箭文化,陸續獲得鄉民及族人認同,去年7月仁愛鄉公成立體育會,也將傳統射箭列入單項運動項目之中,他們說,期望舉辦此課程能培養一批傳統弓箭製作技師,青年族人亦可藉由學習製作傳統弓更認同部落文化。
課程內容包括素材介紹與選定、標定弓臂中心點、找出弓臂的平行線、使用刀具將弓臂的雛型削磨出來、整體拋磨、修正弓臂平行線、鑽孔及削磨架弦槽等。邀請來自花蓮縣吉安鄉林東生老師指導,學員每天依老師所設定之進度逐步完成一把把傳統弓,並於課程尾聲發表成果。

成果發表當天,學員們人手一把自己製作的弓,並以其進行射箭比賽。學員李明洲表示,比賽志不在輸贏,而是拉弓時的成就感與延續文化的精神!高金水表示,希望未來辦理相關技藝傳承工作坊,能吸引更多部落居民的參與。
使用工具製作傳統弓的學員(/蔡曉涵攝)

眉溪學童課後輔導 啟發學習自主概念

課輔學員認真上課的模樣(/曾子郡提供)

【記者張淑婷、曾子郡眉溪報導】關懷部落學童課業,部落青年曾子郡(Iyung Nawi)及仁愛鄉民代表林婷立(Ali Walis)於去年參與式預算共同提案舉辦「學童課後輔導」,獲得眉溪鄉親一致性認同,並已於三月初執行至今,共有12位低年級學童參與,其中9位為全勤,出席情形相當不錯。
林婷立表示,部落學童不似都會區學童於課後需參與才藝或學科補習班,多了自由嬉戲的休閒時間,然而由於學生尚未養成自主學習之態度,在無人陪伴下,造成基本學校課業荒廢,以至於跟不上學校進度,惡性循環降低學習的意願。
曾子郡說,經過與南豐國小教導主任蔡幸子及家長們討論之結果,課後輔導以一、二年級生為對象,並由具多年安親班經驗的金雯雯擔任課輔老師,每週一、四、五下午執行,學童放學用完餐後會直接到村內的多功能教室接受輔導,透過督促與指導學童完成作業,若課業上有問題,課輔老師也會從旁協助。
金雯雯表示,學童們由起初一開始不習慣寫功課,到現在只要一進到課輔教室,就會自動安靜的寫完作業,當學童表現良好時,鄉代林婷立也會提供點心給小朋友享用,以茲鼓勵,希望課輔班的實施為部落學童營造出讀書環境,幫助他們日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暨南大學原民課程 推廣傳承小米文化

曲冰部落洪文和介紹布農族的小米播種儀式,後方為賽德克傳統穀倉及泰雅家屋(/劉家銘攝)


進行布農族播種儀式的同學們(/劉家銘攝)

【記者劉家銘暨大報導】為推廣傳承原住民傳統的農事與祭儀,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講師依婉貝林自去年起開設相關課程並成立社團,今年37日特舉辦相關活動,邀請仁愛鄉曲冰部落文史工作者洪文和講解布農族播種儀式,增進部落族人及一般民眾對小米文化的認識。
洪文和以布農族的播種儀式為例,由介紹版曆開始連結到種植小米,他說,對待小米要像對待人一般尊重,如此才符合原住民與宇宙萬物間的關係。

依婉貝林表示,農業與部落文化習習相關,去年結合課程及學校空地,開闢「暨大小米園」並成立臉書社團,其後邀請眉溪部落Uma老師進行賽德克族播種儀式,6月時則引進眉溪部落傳統家屋工班進駐校園建造賽德克穀倉,獲得許多迴響;今年由布農族觀點切入,亦種植旱稻、樹豆以及苧麻,盼望讓小米園生態更加豐富、部落農業文化更受重視。

我們都是老頑童—楓林社區銀髮族樂活新天地


    【記者唐淑惠楓林報導】每周一上午,埔霧公路旁的楓林社區活動中心時而傳來老人家的笑聲,原來是社區關懷據點每周的文康活動。雖然是典型的高齡化社區,卻因為這裡阿公阿嬤時常掛在嘴邊的笑容,總能讓人感受到一份窩心的泰然與活力。

鋤頭到畫筆,阿公阿媽也出書!
張乃阿絨妹()時常帶著自己的孫女參加據點活動,孫女也從中學習人際互動
和基礎的行政文書,更是社區重要的志工。(/楓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楓林社區開辦社區關懷據點十多年,年近六十歲的社區總幹事徐淑珍是重要推手,她回憶草創初期,笑稱自己很像彩衣娛親的老萊子,每星期都要想新花樣,包水餃、做月餅、比手語歌……吸引老人家來參加。後來她接觸到了油畫,覺得十分有趣,其他老人家應該也會喜歡,就邀請繪畫老師來教大家畫畫。剛開始老人家說畫筆比鋤頭重,拿不起來,只有兩個人願意學,到了第二年、第三年,愈來愈多阿嬤來參加。其中有一位75歲的阿嬤畫出樂趣,把自己門前的牆壁當作畫布,將自己養的狗、種的櫻花都畫上去了,偶爾還會發揮創意,畫縣長騎腳踏車大家笑著鼓吹她,一定要邀請縣長騎腳踏車來參觀。
    原本只是社區每周一次活動,透過長久的經營,畫畫成為許多老人家生活多了一項興趣和重心,內容也從蝴蝶、鳥類等自然景物,擴大到人物的臨摹。去年楓林社區更透過南投縣文化局的社區營造計畫,讓阿公阿媽們畫一幅自畫像,加入生命經驗的口述,編成一本別具意義的社區繪本。

一群老孩子的遊戲時間
    目前楓林社區仍維持每周五共餐,每周一文康活動。曾經有媒體記者問老人家「我們每星期再多吃幾天午餐好不好?」老人家馬上搖搖頭,「不呢不呢!家裡面自己都有煮,還有事情要做,一星期一次就夠了!」很多社區辦理共食,出發點往往是怕有些老人家無法自理,吃不營養吃不新鮮。然而,楓林社區雖然老年人口比例很高,但九十幾歲的阿嬤仍可以自己上街,即使是「獨居老人」,也多是早出晚歸,有空就會去整理菜園,每天維持勞動的習慣,都有自理的能力。
    因此,每周一次的共餐,其實主要是老人家交流情感、互道家常的場合。大家常常會拿自己家種的菜來分享、交換。在短短兩、三個小時的用餐時間,阿嬤們也形成某種互助關係,比如有兩個相差十二歲的阿嬤,來參加活動後才開始熟稔,因為家庭背景很像,就像一對惺惺相惜的姐妹,年輕阿嬤就會協助年長阿嬤上廁所、洗碗、打包飯菜等
    即使同住社區幾十年,大家不見得熟識或去過彼此的住家。有一次聚會時,有位阿嬤聊起從沒去過同住楓林社區的親家母家,徐淑珍馬上就想到一個點子,帶大家一日遊覽~遊楓林社區,於是一群平均年齡七十多歲的「老孩子」,就像玩扮家家酒一樣,到彼此家裡拜訪串門子、吃點心、挖寶,每個人都樂得闔不攏嘴。
每周的文康活動除了繪畫、手工藝外,也會安排一些動態活動,像KTV
就是阿嬤們一展歌喉的好機會。(/楓林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我要的其實很簡單

  徐淑珍和阿嬤們就像一家人,也常常會討論家務或兒孫的事。她強調,老了就一定需要協助嗎?只要能動、願意動,一定要讓他們動,老人家其實最需要的是自尊,覺得自己是有用的,有人聽他們說話。也因此,幾年來從不間斷,每周一、五的聚會已經是社區多數老人引頸期盼的日子。徐淑珍笑道,每次她都會載兩位阿嬤參加據點活動,雖然活動時間是九點,但才早上六點,她一開門就會看到阿嬤們等在家門口。老人家的期待促使社區的腳步一直往前,社區也因為有這些可愛的老小孩變得豐富而多彩。

老有所用,夠用就好—菩提長青村

埔里鎮菩提長青村入口處(/鄭仲君提供)

          【記者鄭仲君埔里報導】一場921地震,震出與眾不同的老人照顧思維。位於埔里鎮中正路埔里花卉中心旁的菩提長青村,經過十六年多的實踐,提供有別於社區式或機構式的老人照顧模式。
長青村村長志工陳芳姿以長者的需求為出發,將自己定位為「長媳」,以「家庭」的概念經營園區,讓村中的長者們將村子當成自己的家,形成老人自助互助的生活型態。園區中,時常能看到阿公在菜園裡照顧著親自栽種的蔬果,或者能看到阿嬤拿著掃把清理著長廊。閒暇之餘,三三兩兩的結伴閒聊或在涼亭泡茶對羿,都是長青村生活隨處可見的風景。
有時客人到訪長青村吃飯,看著客人吃的津津有味,對客人而言,只是一個小小的驚喜。但在長青村,有另一種更深遠的意義。聽著阿公笑著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今天新鮮現採的喔!」可見這件小事這對他們而言是多麼的榮耀! 透過生活的方式,將長者的活動力發揮,除了減少照顧成本,也讓阿公阿嬤活的更健康,以提供長者一個有價值、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長青村為了避免過度依賴政府與社會的援助,長青村透過自立營生的方法維持營運,產生開源節流與夠用就好的理念將照顧成本降至最低。透過辦餐、每個星期五的埔里夜市義賣,工作人員與義工每個星期將各界捐贈的物資,透過整理與分類,到夜市義賣換取生活費,回來維繫營運。
長青村希望透過非依賴的方式自立營運,現今長青村透過外界器材的捐贈、自行建造與志工師資的連結,成立「噗嚨共烘焙坊」與「老-無老豆腐工坊」,提供青年烘焙技術與豆製品製作技術的養成,而這些產品的販售所得,未來在擴展產量後,除了打平原物料之成本外,還能提供部分的收益回饋長青村,或是透過麵包、豆製品的產品供應,讓長青村的長者食用,並且在餐點設計上有更多元化的發展。透過不同的管道對政府來說減少社會福利的成本,對社會,沒有因為募款產生對社會資源的過度掠奪,對家庭而言,透過對長者的照顧,減少家庭成員的負擔。

長青村十六年來的實踐理念,其實很單純也很簡單。僅是希望,在年老之際,如果有一群年紀一樣的人,一起養老、共老、伴老,就像長青村這樣,一定很棒!長青村現今的堅持與努力,不是只為了目前的這二十幾位老人家,而是為了未來台灣面臨的老化社會。讓現代人在面臨劇烈的生活壓力下,仍然能夠期待慢慢變老。
菩提長青村於星期五埔里夜市愛心義賣活動(/鄭仲君提供)

守護賽德克文化藝術—村長夫人蔡玉花

蔡玉花穿著傳統服飾表演傳統舞蹈(/范心怡提供)

  【記者范心怡、蔡曉涵眉溪報導】2014年底南豐村選出了新任村長,在上任的這一年多來,郭村長事必躬親且盡心盡力的為村民解決問題、謀取福利,然而在村長背後默默付出、不可或缺的角色,也就是村長夫人蔡玉花。
   人物專訪的那天是個微雨的午後,村長夫人笑容可掬地招呼著我們到屋旁用鐵皮搭建的起居室裡,室內泡著高山茶的茶壺,緩緩著冒著白煙,樸實又溫馨的小小空間,想必是村長與夫人特別整理出來,好接待村民的地方。
   平時除了忙於教會事工與賽德克傳統文化藝術團的文化傳承課程之外,玉花阿姨也分擔了村長對於照顧村民的部份工作,像是老人關懷、民間愛心團體來訪時的接待、以及協助善心人士到村內進行弱勢關懷工作等,並且也將這些愛心資源轉介到其他也需要的部落,例如親愛、春陽。因此她對於村裡弱勢家庭及獨居老人的狀況瞭若指掌,對需要幫助的村民也是不吝提供協助。她打趣的說:「村長出體力,我是女生,所以心思還是比較細膩,和他看得當然也不一樣啊!」    
   鄉內或村里舉辦大型活動時,玉花阿姨也是吟唱賽德克傳統歌謠的中生代領唱者,身為賽德克傳統藝術團中的一員,對於賽德克傳統歌謠、舞蹈的保存與傳承,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她提及:「部落裡的老人紛紛凋零,傳統的文化也漸漸流失,所以我們更應該要努力把這些老人的智慧傳承下去。」因此,她希望藉由傳統歌謠的重新編曲、編舞的方式,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學習傳統文化的行列,並且能夠有自信地將自己族群的文化展現出來,這也就是她一直以來努力堅持的目標。


提供快樂的廚房—徐淑珍、周國評

社區老人家一起挑菜(/劉家銘攝)

【記者劉家銘楓林報導】坐落在埔霧公路旁的楓林社區,沿著蜿蜒的小路,便看到一群媽媽們在社區活動中心走動,相互聊天,手邊還忙著挑菜。這是每個禮拜五早上的快樂廚房時間。
快樂廚房是三年前南投縣政府社區關懷據點用餐服務方案,主要發起這項活動的楓林社區總幹事徐淑珍提到:「對老人家來說,他們並不缺那一餐飯,而是透過吃飯這件事,讓這些老人家過來這邊聊聊天,互相交流。在這裡,我們提供快樂的氛圍,所以才叫做快樂廚房。」場地原先設定在社區活動中心,卻因921地震後無水可用,正在煩惱這個問題的時候,在社區從事民宿業的周國評聽到有這樣的活動,便提供一塊露營區前的場地,除此之外,還有水及餐具,無償提供快樂廚房使用。
        然而,開始的時候,來的人不多,也不太穩定。不同於其他社區,這邊居住的範圍不像其他社區那樣密集,散居在社區各方的老人家需要志工接送;另一方面,縣政府補助規定低於15人不能辦,通常人數要1530人左右,但每個人只有50元的補助。曾擔任王永慶大廚的周國評則說:要出一桌500元的餐,實在太困難了。」有些社區居民便會帶著自家種的菜來降低成本;原本領有薪資的兩位廚工,除了負責供應老人家的餐點,他們也把薪資捐出,才能維持快樂廚房的支出。偶爾廚工太忙沒有到場,周國評會下來幫忙。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快樂廚房開辦到現在,大約有20位左右的老人家參加共食。
徐淑珍()、周國評() 是創辦快樂廚房的主要推手
(/劉家銘攝)
考慮到快樂廚房和社區活動中心的距離太遠,禮拜一繪畫課活動到中午,沒有給老人家吃飯不太好意思,前年開始解決社區活動據點缺水的問題,今年便把快樂廚房遷移至社區活動中心。

        今天兩位廚工沒有到場,徐總幹事親自下廚,其他參與快樂廚房的居民也下來一起幫忙,每個人拿出自家不同的烹調方式。某位媽媽在幫忙的時候提到自己在家裡炒菜總是會燒焦,而總幹事提供一個方法:先讓蒜頭爆香,然後加水、加鹽巴,再把菜放下去炒,菜就不會燒焦,還炒的軟嫩鮮綠。經過大家合力做出今天的佳餚。即便是幫忙煮飯的過程,這樣的交流,遠遠超過大家一起來吃飯這件事。
看著快樂廚房逐漸成形,年近60歲的徐淑珍突然感嘆地說:「開辦這個快樂廚房,是希望我老的時候有人照顧我,老了不要給電視看。」現年63歲的周國評也說「現在老人家和自己的小孩講沒什麼話,小孩也沒有關心老人家;以前的時候早上出門都有打招呼,現在年輕人都不和自己的長輩打招呼。經由這個快樂廚房,聚集那些內向的老人家,增加社交的功能,彼此之間也比較有照應。很希望有人把它傳承下去。」面臨經費不足,補助款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徐淑珍籌畫讓這些阿嬤的畫作展出義賣,並將所得回饋給快樂廚房,使其永續經營。

與人建立連結就是一種讓人快樂的方式,透過共餐的方式,創造快樂的環境,在快樂的廚房裡,不論吃什麼都會變得快樂。

部落青年談出來—黃詩文

【記者石祥詠眉溪報導】目前於仁愛鄉就業服務站任職的黄詩文(Laby Qiso)今年24,在家中排行老二,從小帶著弟弟通勤上學,養成了照顧他人的責任感;大學時離鄉就讀文藻外語學院的應用華語系,求學經驗讓她更加獨立和成熟,也接觸了和部落生活截然不同的觀點。
詩文畢業後就選擇回鄉,對都會的花花世界沒有太多眷戀,在就業服務站任職已兩年,負責就業輔導各項事宜與聯繫,雖然對於鄉內求職媒合的成功率感到無奈,但記得剛進單位服務時,有一位中高齡身障求職者,不以自身弱勢條件為限制,反而以積極與誠懇的態度應試,一週後成功找到體力上可以負荷的清潔工職務,讓她十分有成就感及欽佩。

雖然目前父親黃吉祥(Qiso Walis)及母親陳玉觀投身於經營姆瓦南咖啡園,詩文在穩定的工作環境中,還在慢慢思考自己在部落中的定位,希望未來可以貢獻一己之長於社區工作中。

眉溪德固達雅射箭隊成立

仁愛鄉體育會授旗眉溪德固達雅射箭隊(/劉家銘攝)
【記者劉家銘、蔡曉涵眉溪報導】南投縣仁愛鄉體育會於227日假南豐國小舉辦「理事長盃傳統射箭聯誼賽暨南豐村固達雅射箭隊成立大會」,這也是仁愛鄉繼中原、卡度、武界、萬豐傳統射箭隊之後,成立的第五支射箭隊。
目前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中,傳統射箭為最具代表性的比賽項目之一,仁愛鄉鄉長孔文博對此運動項目亦十分重視,當天他親臨成立大會並表示,仁愛鄉體育會共有十四個單項體育委員會,其中傳統射箭委員會積極運作,除推廣體育精神,最重要的是還傳承了賽德克的傳統文化  
各方人士與射箭隊成員合照(/劉家銘攝)
仁愛鄉體育會傳統射箭委員會主任委員蔡畢夫表示,賽德克族狩獵文化中,一直都有弓箭的存在,近年奔走於外縣市與各地傳統射箭好手交流,促使他回鄉推廣射箭運動的信心與動力,而德固達雅射箭隊的成立仰賴各方人士相挺,盼望未來除了推廣射箭運動,亦能教授隊員製作傳統弓箭,將此部落文化全方位保存起來並永續傳承。

活動當天邀請南投縣仁愛鄉、信義鄉及台中市和平
射箭比賽中,巾幗不讓鬚眉(/蘇祐磊攝)
鄉的射箭隊進行原住民傳統射箭交流比賽,射箭好手齊聚與此、相互切磋。最後團體組冠軍由蔡畢夫、蔡金雄、謝志秀三位組成的眉溪A隊奪得;個人組冠軍則是由天主堂的蔡金雄贏得。此次比賽中,本地有兩位以巾幗不讓鬚眉之姿參與,一位是來自清流部落的高秀櫻,另一位則是天主堂的松映雪,兩位皆有不錯的成績,高秀櫻更是拿下了個人組第六名的佳績,實力不容小覷。

眉溪天主堂聖週活動

眉溪天主堂聖週活動剪影

聖週四:最後晚餐-神父為教友們行洗腳禮

聖週五:耶穌受難日-教友們親吻十字架
            






聖週六:復活前夕-兒童們彩繪復活蛋活動

孩子們與自己的作品合影










當月活動花絮與公告

眉友這麼老  文化懷舊

活動內容:
◆基本健康照護
◆扭腰擺臀健康操
◆懷舊主題活動
◆與您共食更美味

服務對象:設籍於南豐村55歲以上朋友
活動時間:10547日至69 每周四1030~1200
活動地點:仁愛鄉南豐村眉溪部落暨南大學協作據點(南豐村辦公室旁)

部落報採訪寫作實務工作坊

活動內容:部落報採訪與寫作實務課程
參加對象:部落居民、學生及對於部落報採訪有興趣者皆可
活動時間:4/24(早上900-1200  下午200-500
活動地點:仁愛鄉南豐村眉溪部落暨南大學協作據點(南豐村辦公室旁)

104年農林漁牧業普查

普查期間:10541日至531
普查對象:農牧戶、農牧場、農事及畜牧服務業、林戶、林場、漁戶、漁業公司

3+2會,普查好放心
2會:普查員佩帶普查員證、親自遞送至受訪戶(單位)
3不:普查員不會洩漏個人資料給任何人、不會詢問普查以外的資料、不會要您提供帳戶或存摺

請各位居民配合政府普查,並留意有心人士趁機詐騙。




眉溪春季蝴蝶照片


春季斑鳳蝶(/吳克信攝)


春季昇天鳳蝶排排站(/吳克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