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提供快樂的廚房—徐淑珍、周國評

社區老人家一起挑菜(/劉家銘攝)

【記者劉家銘楓林報導】坐落在埔霧公路旁的楓林社區,沿著蜿蜒的小路,便看到一群媽媽們在社區活動中心走動,相互聊天,手邊還忙著挑菜。這是每個禮拜五早上的快樂廚房時間。
快樂廚房是三年前南投縣政府社區關懷據點用餐服務方案,主要發起這項活動的楓林社區總幹事徐淑珍提到:「對老人家來說,他們並不缺那一餐飯,而是透過吃飯這件事,讓這些老人家過來這邊聊聊天,互相交流。在這裡,我們提供快樂的氛圍,所以才叫做快樂廚房。」場地原先設定在社區活動中心,卻因921地震後無水可用,正在煩惱這個問題的時候,在社區從事民宿業的周國評聽到有這樣的活動,便提供一塊露營區前的場地,除此之外,還有水及餐具,無償提供快樂廚房使用。
        然而,開始的時候,來的人不多,也不太穩定。不同於其他社區,這邊居住的範圍不像其他社區那樣密集,散居在社區各方的老人家需要志工接送;另一方面,縣政府補助規定低於15人不能辦,通常人數要1530人左右,但每個人只有50元的補助。曾擔任王永慶大廚的周國評則說:要出一桌500元的餐,實在太困難了。」有些社區居民便會帶著自家種的菜來降低成本;原本領有薪資的兩位廚工,除了負責供應老人家的餐點,他們也把薪資捐出,才能維持快樂廚房的支出。偶爾廚工太忙沒有到場,周國評會下來幫忙。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快樂廚房開辦到現在,大約有20位左右的老人家參加共食。
徐淑珍()、周國評() 是創辦快樂廚房的主要推手
(/劉家銘攝)
考慮到快樂廚房和社區活動中心的距離太遠,禮拜一繪畫課活動到中午,沒有給老人家吃飯不太好意思,前年開始解決社區活動據點缺水的問題,今年便把快樂廚房遷移至社區活動中心。

        今天兩位廚工沒有到場,徐總幹事親自下廚,其他參與快樂廚房的居民也下來一起幫忙,每個人拿出自家不同的烹調方式。某位媽媽在幫忙的時候提到自己在家裡炒菜總是會燒焦,而總幹事提供一個方法:先讓蒜頭爆香,然後加水、加鹽巴,再把菜放下去炒,菜就不會燒焦,還炒的軟嫩鮮綠。經過大家合力做出今天的佳餚。即便是幫忙煮飯的過程,這樣的交流,遠遠超過大家一起來吃飯這件事。
看著快樂廚房逐漸成形,年近60歲的徐淑珍突然感嘆地說:「開辦這個快樂廚房,是希望我老的時候有人照顧我,老了不要給電視看。」現年63歲的周國評也說「現在老人家和自己的小孩講沒什麼話,小孩也沒有關心老人家;以前的時候早上出門都有打招呼,現在年輕人都不和自己的長輩打招呼。經由這個快樂廚房,聚集那些內向的老人家,增加社交的功能,彼此之間也比較有照應。很希望有人把它傳承下去。」面臨經費不足,補助款逐年減少的情況下,徐淑珍籌畫讓這些阿嬤的畫作展出義賣,並將所得回饋給快樂廚房,使其永續經營。

與人建立連結就是一種讓人快樂的方式,透過共餐的方式,創造快樂的環境,在快樂的廚房裡,不論吃什麼都會變得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