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菩提長青村入口處(圖/鄭仲君提供)
【記者鄭仲君埔里報導】一場921地震,震出與眾不同的老人照顧思維。位於埔里鎮中正路埔里花卉中心旁的菩提長青村,經過十六年多的實踐,提供有別於社區式或機構式的老人照顧模式。
長青村村長志工陳芳姿以長者的需求為出發,將自己定位為「長媳」,以「家庭」的概念經營園區,讓村中的長者們將村子當成自己的家,形成老人自助互助的生活型態。園區中,時常能看到阿公在菜園裡照顧著親自栽種的蔬果,或者能看到阿嬤拿著掃把清理著長廊。閒暇之餘,三三兩兩的結伴閒聊或在涼亭泡茶對羿,都是長青村生活隨處可見的風景。
有時客人到訪長青村吃飯,看著客人吃的津津有味,對客人而言,只是一個小小的驚喜。但在長青村,有另一種更深遠的意義。聽著阿公笑著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今天新鮮現採的喔!」可見這件小事這對他們而言是多麼的榮耀! 透過生活的方式,將長者的活動力發揮,除了減少照顧成本,也讓阿公阿嬤活的更健康,以提供長者一個有價值、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長青村為了避免過度依賴政府與社會的援助,長青村透過自立營生的方法維持營運,產生開源節流與夠用就好的理念將照顧成本降至最低。透過辦餐、每個星期五的埔里夜市義賣,工作人員與義工每個星期將各界捐贈的物資,透過整理與分類,到夜市義賣換取生活費,回來維繫營運。
長青村希望透過非依賴的方式自立營運,現今長青村透過外界器材的捐贈、自行建造與志工師資的連結,成立「噗嚨共烘焙坊」與「老-無老豆腐工坊」,提供青年烘焙技術與豆製品製作技術的養成,而這些產品的販售所得,未來在擴展產量後,除了打平原物料之成本外,還能提供部分的收益回饋長青村,或是透過麵包、豆製品的產品供應,讓長青村的長者食用,並且在餐點設計上有更多元化的發展。透過不同的管道對政府來說減少社會福利的成本,對社會,沒有因為募款產生對社會資源的過度掠奪,對家庭而言,透過對長者的照顧,減少家庭成員的負擔。
長青村十六年來的實踐理念,其實很單純也很簡單。僅是希望,在年老之際,如果有一群年紀一樣的人,一起養老、共老、伴老,就像長青村這樣,一定很棒!長青村現今的堅持與努力,不是只為了目前的這二十幾位老人家,而是為了未來台灣面臨的老化社會。讓現代人在面臨劇烈的生活壓力下,仍然能夠期待慢慢變老。
菩提長青村於星期五埔里夜市愛心義賣活動(圖/鄭仲君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